RSS訂閱.....Email訂閱 ........

2014年3月1日

要創新,還是生存??

講起創新,就有很多爭論,譬如,亞洲人沒有創意,或是台灣創意教育不足,到底,我們有多少上市上櫃企業是真正在創新的ㄋ??


千分之二的創新

要說明一個國家有沒有創新,最好的方式就是看"成果",到底創新的上市上櫃公司比例有多少,如果很多,代表這國家創新能量很強,數據說明一切,事實甚於雄辯,以台灣上市上櫃公司為例,到2013年底,共有1500家上市櫃公司,在這裡面挑選有創新的公司,總共只有4家.


創新有兩種,一種是發明一個新產品,如尚凡科技(愛情單身公寓),這是家網路公司,主要創新之處在於遊戲交友,另外三家公司是F-美食(85度C),它沒有發明蛋糕,也沒發明咖啡,但它用複合方式經營,廉價咖啡跟切片蛋糕,算是商業模式的創新,台積電也是一樣,首創晶圓代工模式,最後一家創新公司,是誠品書店,創新之處在於商業模式,百貨結合書店.


統計下來,創新比例為4/1500,也就是千分之二,算是相當稀少,創新嚴重不足.那隔壁的中國ㄋ??如果我們把中國上市的公司拿來研究,看有沒有創新商業模式或是產品,結果會讓你很驚訝....沒有....一家創新都沒有.



創新能量,一出社會就消失

談到創新,很多人會說亞洲人創新不足,最多的說法是我們的教育失敗了,但事實是如此??當然不是,我們亞洲的教育很成功,但問題是教育成功,為何沒有大量的創新,要解答這問題,就要看看一個年輕學子,它到底如何把創意抹光的.


假設有一位電機系高材生,畢業自電機研究所,它準備開始施展它的創新,畢竟學校教育源自歐美, 學生學習最先進的知識跟技術,一畢業後,他跑到了新竹科學園區上班,這時所有最先進的知識都毫無所用,為何??因為,台灣產業結構幾乎都是代工,最頂尖的企業,如聯發科,台積電,技術都不是最先進的,它們商業模式普遍是用最廉價的高等人才,去做創新度不高的產品,如果用比喻,學校學的是火箭科學,但出社會以後,做的卻是鞭炮,大材小用.這跟美國矽谷不同,學校跟產業界差異性沒有這樣大,不像亞洲,研究生研究頂尖技術,一出社會,卻待在製造公司廠,創新能量,一出社會就消失.



要創新,還是生存??

以台灣網路公司為例,生存的好好的,普遍都是參考國外已經有的商業模式,譬如,我常使用的網站,Eztable,ICooK IPeen.在國外都有一個版本可以參照.由於台灣網路人口稀少,只有2300萬,如果你創新了一個東西,卻沒有明確的營利模式,在商業模式無法正常運作下,很容易就收攤,純網路公司幾乎無法生存.最明顯的就是創業家案例,郭家兄弟的轉變,一開始它們是作網路平台生意,但營利模式不明顯,最後轉作團購網才找到營利模式,之後所有創業case,都是先考量有沒有營利模式,創新擺在後面,所考量的是先"生存".


現今,全球最創新的國家,就屬美國,很多美國人都會批評亞洲人只會抄,不懂創意,對知識產權毫不尊重,說起來很有道理,但如果我們仔細研究工業史,就會發現,在美國崛起之前,它們也是大量抄襲英國,那時英國是世界強權,紡織業盛行,美國人也是大量抄襲,不論是技術,或是管理觀念,從這來看,我們不得不說,要創新之前,就要懂得抄襲.

0 意見:

張貼留言